黄盖鹅膏菌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万清云 文/图 随着气温升高,野生蘑菇迎来生长高峰期,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食用毒蘑菇,轻则会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则会致人死亡。如何预防食用蘑菇中毒?食用毒蘑菇后该怎么办?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昌市疾控传染病防制科医师周坤,他表示,避免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4-10月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高温多雨季节,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混杂生长,采集野生蘑菇时若未能识别,误食可引起中毒。目前人工栽培的菇类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仍有人喜欢采集野生蘑菇食用,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目前,我国毒蘑菇的种类达480种,其中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有40多种。
据了解,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我省风险评估结果提示,每年4-10月是食用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山区农村居民为重点关注人群。我省常见的毒蘑菇有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欧氏鹅膏、黄盖鹅膏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拟卵盖鹅膏等品种。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是最好办法
“避免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不要采摘、购买、销售和食用野生蘑菇。对于路边以及野外的蘑菇,不要因为好奇或者想尝试一下就胡乱采摘,也不要在路边摊贩处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应该在规范的农贸市场以及超市购买。”周坤说。
周坤介绍,毒蘑菇不一定是五彩斑斓的,平平无奇的小蘑菇也可能有剧毒,不同的毒蘑菇毒素不同,其中包括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溶血毒素等。
误食毒蘑菇后怎么办?周坤表示,如果食用蘑菇后(短至1-2小时,长至6小时后)出现不适症状,首先不要慌乱,要明白一般毒蘑菇的毒素是微量的,只有少部分是剧毒,稳定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采取措施自救。“食用毒蘑菇后要尽快采取催吐、排泄等方式,排出体内的毒蘑菇,并立即去医院就诊,情况严重的话,可拨打120急救电话,就诊时最好告知医生自己食用的是什么蘑菇,有照片可以展示给医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