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文一场大与小的牵手,震惊了7月底的中国车坛。7月2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奥迪与上汽集团分别达成战略合作。与过去两周内已经被媒体预热和解读的奥迪和上汽的合作相比,大众品牌与小鹏的联手更像是空中惊雷。
一家是有着85年历史的跨国车企巨头,一家是成立刚9年的中国新造车企业,这是中国汽车界一年内第二次上演这种投资组合。上一次是去年,大众宣布斥资24亿欧元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后者是成立仅7年的中国人工芯片和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
一个月前,经济观察报曾获悉大众又有重大投资即将披露,但过去两年中,大众在中国的高频率投资基本践行了前期密不透风+突然宣布+意外组合的模式,这次也不例外。这是一种让中国汽车产业界和媒体陌生的操作方式,一种浸透着高度积极性和高度压力感的态度。
(资料图)
“我们认为,小鹏在ADAS方面,语音识别等方面非常先进。这种实力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大众汽车集团在此后的媒体沟通会中表示,“在共同开发中,双方都将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大众汽车在质量、规模化、电池技术等方面,小鹏汽车则将在软件以及ADAS等方面提供专业能力。作为下一步,我们也计划在新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平台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相关细节仍待协商。”
有观点认为,大众针对中国年轻公司的投资,旨在保持其后续国产车型技术供应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既指大众通过合资而非技术外包等形式保证独立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指在创建针对中国市场的独立于其他区域的技术体系。
通过对地平线的投资弥补软硬件开发的软肋,再通过投资小鹏组建专属中国的本土电动智能整车开发能力,大众正在成为中国头部汽车科技公司的“收割机”。而每一次的投资手法都保持一致:共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合作方的直接(股权)投资;二是促成旗下子公司与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
目前看来,这种操作手法对于中国汽车领域的年轻公司而言,确实难以抗拒。而为了在电动智能时代化解自身无法快速解决的转型困局,为了保住在中国稳坐40年的汽车领军地位,大众的下一个“收割”目标会是谁?
收购小鹏的三点逻辑
“我们从8个月前就开始进行沟通”,大众中国CEO贝瑞德透露,如果说和地平线的合作的功课主要是大众中国前任CEO做的,那么大众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则是贝瑞德一手操盘。也因为此,热衷于通过本土化投资来缩短实现目标的时间、提高效率,成为贝瑞德区别于过往大众中国CEO的显著经营特点。
按照协议,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合作的框架协议。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 15美元的价格,在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双方将联合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ICV)。新增车型将补充现有产品组合,同时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及客户群体。
大众方面解读称,在与地平线、中科创达、国轩高科的合作后,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又是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站在大众的角度,此番合作基于三个重要的基础:首先,希望能合作开发两个新车型。大众汽车品牌也能得到合作伙伴优势能力的支持。第二,通过这种战略合作,希望创造协同效应,例如,在模组、零部件采购方面。第三,战略投资显示的是长期合作的意愿。
此次合作方式背后有三点逻辑。
首先,大众将会充分利用中国的创新实力。具体来说,将会更加持续地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除了强化自身的研发实力外,本土伙伴关系也十分必要。基于此,大众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中国的生态系统,并更快速地聚焦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这样的战略选项让大众能够更快应对市场的发展。大众将会进一步借此发力并加速电动化的攻势。大众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将会增至约50%,届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超过燃油车。目前,大众通过MEB、PPE及未来的SSP平台,已经为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电动车型谱系奠定了技术基础。大众方面表示,这些平台,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大众集团在华电动化攻势的支柱。
大众方面表示已规划清晰的产品路线图:到2030年,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将在中国推出至少30款纯电动汽车。通过与小鹏汽车的伙伴关系,大众将推出两款新的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新车型将为大众汽车品牌开创新的市场细分。同时,小鹏的技术优势也将帮助大众强化自己的竞争力。
据透露,两款合作开发的新车型,会在市场上销售至少5至7年的时间,因此,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也不会短于这个周期。大众同时希望在采购等其他方面取得协同。此外,双方还将探讨下一代平台、架构方面的合作,通过模组、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发掘更多协同潜力。
第三,此次合作强化了各方经济性方面的效率。基于大众的规模优势,双方合作的采购效率将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在电池和模组方面;同时,将通过车型联合开发项目,创造协同效应,将为双方带来成本优势。
打造中国独立技术体系
“最近几个月,大众汽车集团和伙伴达成了一系列合作”,贝瑞德表示。准确地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众已在中国公布了至少四项投资或吸引投资之举,除了此次公布的合作,还包括去年10月宣布投资地平线并将与其成立合资公司、今年4月宣布投资数十亿人民币在安徽合肥成立以研发为主的科技公司、6月旗下充电公司开迈斯引入一汽-大众作为新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从最早的以大股东身份投资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开始,大众在中国的合作都以股权投资或成立合资公司的资本交互形式落地。尤其是成立子公司,然后寻找同领域具有潜力的本土科技公司进行合作。
2022年10月,大众做出入华近40年来最大的一笔投资,投资约24亿欧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68亿元),促成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成立7年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地平线的战略合作。其中包括对地平线1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据悉该投资包括帮助地平线实现IPO;剩下约13亿欧元将用于成立合资公司,大众CARIAD占股60%,该公司相当于CARIAD的子公司,聚焦于研发可扩展的全栈式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有观点认为,这家合资公司将超越地平线坚持的Tier 2的定位,跃升为大众的Tier 1。大众希望将借助地平线培养起其期待的独立开发能力。据悉,双方原计划今年上半年成立的这家合资公司目前仍在组建中。
按计划,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纯电动车型(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大众安徽)都将大规模搭载大众与地平线合资公司打造的智能驾驶方案。与小鹏合作开发的整车也将加入大众现有的产品序列中,“中国独立技术基因”将空前凸显。
此次与小鹏的合作如出一辙,以7亿美元的投资成为小鹏股东,同时让旗下新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公司(简称大众科技)与小鹏实现合资捆绑。
4.99%的股权投资不仅推高了小鹏股价,也顺利获得董事会的一个观察员席位。“董事会观察员”这一身份上次引起汽车业注意是5月份的吉利对阿斯顿•马丁的收购中,吉利控股获权任命一名非执行董事加入阿斯顿•马丁董事会,同时还将拥有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董事会观察员”虽然不享有董事会的表决权,但能满足投资人“了解目标公司”的信息需求,能对公司经营提出建议,有利于保护股东权益。换句话说,大众将全面了解和掌握,甚至影响小鹏的发展规划。
合作诉求层面,大众与小鹏聚焦于联合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属于整车层面的合作,大众将直接获得中国专属车型。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在新造车企业中的突出,但市场表现屡屡被唱衰,一季度归属于小鹏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23.4亿元人民币(合3.4亿美元。因此,此番深入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是及时雨。
大众对中国投资对象的选择,与其在德国总部的选择截然不同。2022年7月,CARIAD在德国与博世获德国联邦反垄断局的许可,将合作开发L2级与L3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宣布有望在2023年开始装配应用。可以看出,仍选择与传统Tier 1老大进行长期合作。
生产研发层面,大众在中国的独立投资即将实现商业化。大众汽车集团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了高度现代化的生产、研发及创新基地。大众安徽将于年内正式投产。此外,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合肥建设了高压电池系统的制造工厂。
此外,大众科技也在合肥建立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采购中心,该公司是大众汽车集团除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将负责大众汽车品牌新车型的开发工作。未来与小鹏汽车进行新车联合开发的也是这家公司。
实现在华术独立于世界其他地区,是大众在主被动双向考虑后作出的选择。这基于中国市场的消费取向特殊性,也取决于大众自身智能电动技术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追平的现实。
大众方面强调,对于中国业务而言,本土化的高科技研发,以及系统性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方针,是保证大众在ICV(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继续引领市场的关键。
大众中国董事成员 Ralf Brandstätter此前曾表示“重大的变化”正在发生。“过去,我们的做法是在德国发展并在中国本土化。但是,通过在中国建立更多的本地研发资源,特别是软件方面的资源,这种方法将推动大众出现重大变化,使汽车更新速度更快、更独立。”
下一个目标是谁?
与此前每一笔在华投资的解读相同,大众背后的转型承压成为投资的最大背景。与此番合作同步发布的大众汽车集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增收不增利,上半年总营业收入为1563亿欧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为113亿欧元,同比下滑13.9%,营业利润率7.3%,低于去年同期的10%。税后净利为85.21亿元,同比降低20%。基于上半年的表现,大众将2023年的交付量前景进行了调整:从950万左右调整为900万至950万。
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对大众全球的推动作用正在明显减弱。其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欧洲和北美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以及持续的优惠组合和定价。销量同样如此,大众集团上半年交付了44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3%,主要得益于中国以外其他市场的强劲表现。2023年上半年,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了约50%,占总交付量的7.4%;大众强调,其纯电动汽车在欧洲具有市场领先地位。
大众在财报发布之际强调,要全力实现全球“加速前进| 6.5之路”计划,即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利润,目标是实现6.5%的销售回报率,2026年收入可持续增长约100亿欧元。大众还计划到2025年推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VW.OS。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äfer表示:“该计划是整个管理委员会的首要任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快速恢复在中国的销量和利润优势势在必行。全体系的本土化似乎成为大众唯一的选择。在电池、芯片软件和智能驾驶系统、整车研发等几方面都已经找到本土投资对象之后,大众接下来还会继续为其独立技术体系的打造寻觅新的合作伙伴吗?
在电动车时代,车企的目标皆未止步于单车的电动与智能化,除了储能和回收体系等产业链的继续完善,对车路协同的大智能交通体系搭建的参与度,是决定车企最终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大众作为跨国车企,在不断深入打造“本土车企”定位的基础上,最终必然希望在这些方面也有所涉入,并在安全许可范围内,发挥其影响力。
截至目前,在大众潜在合作对象传闻列表上出现最多的是华为。不过,以华为的地位和实力,大众股权投资+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难以实施。早前曾出现的“大众欲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的消息最终被华为和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合作的新闻所代替。
最新进展是,华为MDC移动数据中心已经被集成到奥迪Q7原型车中,用于城市自动驾驶环境的运行。早在2018年时,华为便与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在柏林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在L4级自动驾驶方面展开合作。2021 年,双方透露奥迪的国产车型可能会搭载华为的 ADS系统(华为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不论大众的下一个合作目标是谁,在中国这个独立市场,大众为打造独立技术、独立产品、独立品牌形象所做的“重大变化”刚行至半途,下文还很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刘晓林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行业产业报道部主任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性事件、企业动态;全程记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端、升温、爆发,以及每一次新技术浪潮;对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汽车产业政策变动进行持续性报道。